13969074155
看电视难、看电视烦本质上是三网融合1.0时期捆绑搭售模式遗留下的历史问题。这种模式降低了广播电视产业的专业分工水平和生产力,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更便捷看电视体验的需求。
双治理政策其实就是在重新调整广播电视产业的生产关系,解放生产力,这必然会触及多方利益。
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。文中涉及的科普及关联内容,将以图片和带下划线的文字作为标识,读者可点击链接进入关联文章,获取更深入的信息。
基础经济学告诉我们:一根线上全业务捆绑的三网融合1.0模式,必然降低专业分工水平,减少总产出和总支出,最后导致市场萎缩。
这是整个有线电视行业,以封闭技术持有者的利益为中心运行,无法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,最终走向衰退的根源。
十年前的《三网融合从试点到推广的漫漫长路》一文就已指出,有关部门认识到三网融合并非简单将三个物理网络结合在一起,而是要发挥各自网络的优势。三网融合的重点是,必须有一张独立开放的广播电视网络。广电网络如果只强调与电信网络、互联网络竞争,而非寻求融合或作为独立服务形态存在,将难以缩小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互联网间的差距。
当时,光纤广播入户相较于同轴电缆已展现出优势。多位广电网友告诉我们,当时许多广电网络公司大力推进有线电视广播网光纤到户,小光机年出货量已达千万级。
然而,当广电网络实现整合后,自上而下的全IP化指令,使这一市场戛然而止。全面IP化慢慢的变成为有线电视行业的图腾,任何异议都会被视为图谋不轨。两年前我们开始发文科普,质疑全面IP化观点时,也遭遇到了群嘲。
现在,慢慢的变多的人,在激进IP化产生巨额亏损的事实面前,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。全面IP化的结果就是消灭独立的广播网,导致广播传输成本增加,整个有线电视行业陷入困境。
这正是IP化后电视节目画质降低却费用增加的根源,在看电视难和烦的基础上,叠加了看电视贵。
在《中国广电的Deepseek时刻!》一文中,我们用信息茧房概念和心理学原理,解释了广播IP化如何一步步走向困境。
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,就是实事求是,敬畏基础的理论知识,聚焦主责主业,守正创新,深入系统底层,打牢发展基础,进行市场化改革。
《中国广电的成功,必须基于实事求是!》一文指出,正是当年基于实事求是的心态,加上真理标准的大讨论,使中国领导人胸襟开放,渴望尝试新事物,并怀疑任何事先设定的蓝图。
例如,允许饥荒中的农民发明的承包制存在,极大调动了群众积极性;允许乡镇企业发展,吸纳外国直接投资,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。
如果重温该文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讲话,会发现全篇从未提及市场经济。
可见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非中国改革最初的设定目标。而在新时代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基本国策。
历代致力于国家富强的领导人,没有现成模式可循,只能带领人民探索中国自己的成功之路。
所以,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的结晶,是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、与中华优良历史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。
掌握最基础的通信理论和经济学常识,是不偏离”事实求是”原则,守正创新的前提。
在互联网全面入侵电视大屏的当下,看电视难、看电视烦并非是中国独有的问题,全球有线电视行业都面临互联网的冲击,降低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。
前段时间笔者在小红书和美国网民对账时,美国人也对打开智能电视不能立即进入公共电视频道感到不满。
这迫使美国有线电视公司放弃电视业务。虽然这符合经营者利益最大化的诉求,但并不符合公共利益。
两年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,将双治理作为政治工程、民心工程和系统工程全力推进,举全行业之力,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关切,向看电视难、看电视烦的世界难题宣战。
一边是一机顶盒利益为中心的安全封闭利益,一边是网络视频运营利益。经过长期的发展,已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利益集团。
更不为人所知的是,双方都围绕自己的业务,建立起了各自独立的技术烟囱,相互技术融合越来越困难,形成了有线电视直连电视机的六大挑战。这导致双方的经营价值观相距甚远。
有线电视从一根线上封闭捆绑全业务、以机顶盒为中心的经营理念,向提高分工水平,与电视终端产业分工合作,聚焦广播传输主责主业转变,至今仍未完全达成共识。基于封闭技术思维开发电视机机顶盒一体机,在开放的产业环境中,至今没办法实现规模推广。
越来越强大的互联网电视,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,基本完成了对人们收视习惯的改变,经营者将广播电视直播,作为内容来源之一,如果影响其经济利益,不论技术方法还是内容方面,都可以对广播电视进行降维打击。
推动互联网电视产业支持有线电视,就好比给鸡和黄鼠狼说媒那样难,但安全分离技术不能止步!
我国电视市场在全球占比超过80%,只要政府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,锲而不舍地推进改革,可完全探索出解决看电视难、看电视烦的中国方案。